在錯誤面前,河北問題明膠廠經理不是勇于面對,接受懲罰,而是采取縱火毀證的方法以圖逃避責任,擺脫法律的懲罰,但是,法網恢恢,疏而不漏,毀證不成,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,早知今日,又何必當初?
問題明膠一經曝光,近幾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,不斷受到各方的譴責和質疑,黑心的廠家,貪婪的企業,監管的不力……,無一不成為批判的矛頭所指,在當下,涉事企業最應該做的就是考慮如何挽回損失,找出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,還民眾一個公道,并為之前犯的錯誤承擔責任,而不是想辦法逃避責任,逃脫法律的制裁。
我們都知道,一個企業要獲得良性的、長久的發展,靠的是信譽、品牌,尤其是在市場化高度發達的今天,民眾對品牌的認可度高度發展,甚至盲目崇拜,一個獲得民眾信賴認可的品牌,其產品不愁沒有市場,企業不愁得不到發展,這一點,也得到了國家和企業的高度認可,培養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成為國家的發展目標,發展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成為無數企業家夢寐以求的事情。
縱觀我們周圍,世界500強企業遍及各地,肯德基、麥當勞、家樂福無一不是靠著其高信譽的品牌開拓了中國內地市場,而國內企業,如海爾、茅臺等,也正是靠著自身過硬的產品質量和信譽才逐步走向世界,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。
我們說,培養一個品牌很困難,而要保持一個品牌的持續發展也很困難,由于中國市場機制的不健全,這一點或許表現的并不很明顯,但是,在國外,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,一個上百年的知名品牌或許會因為一個質量問題而最終倒閉、消失,即便在國內,人們對其的信賴程度也會大大降低,如雙匯的瘦肉精事件,對其銷售業績的影響非常之大,而此次涉事的修正藥業,其命運也難言樂觀。
問題明膠的出現,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有利可圖,和正規產品相比,存在獲取超額利潤的空間,于是,一部分人就鋌而走險,不惜以身試法,而下游相關企業也有利可圖,兩者一拍即合,問題明膠就應運而生了,字啊這個過程中,所謂ide企業責任,企業良心,統統都被置于腦后,到頭來,受苦的還是老百姓。
如果一個企業,不注重自身形象的提升和產品質量的保障,意識不到自身的品牌價值,這個企業最終將會被市場淘汰,被民眾所遺棄,問題明膠,問題在膠,根本在人,在良心、道德、責任的缺失,縱火毀證難逃其責,作惡者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。